双十一备战升温 消费金融成电商平台\"开战\"前哨
随着10月中旬的临近,2025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备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亮出底牌,在优惠策略、物流保障、技术赋能、场景拓展等多维度全面升级,旨在为消费者打造一场更为顺畅、实惠、创新的购物盛宴。据行业人士预测,消费信心回复以及政策工具等叠加影响下,今年双十一全网交易“成绩单”令人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金融产品作为刺激消费的重要工具,正成为平台争夺用户、提升交易额的关键抓手。据悉,9月1日起,由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式生效,暂定实行期限一年。这一政策通过财政杠杆激活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内循环,为即将到来的购物旺季注入了动力。
在此背景下,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码消费金融产品。有头部电商旗下互联网信用消费贷款产品将在双十一期间推出"免息分期"及"提额"活动;也有平台针对3C数码、家电等热门品类加大分期优惠力度;还有电商平台选择联合多家金融机构,通过补贴专栏频道推出低息消费贷产品。
消费金融已成为电商平台提升用户转化率与客单价的核心竞争领域。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1-8月新增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中,消费金融增量主要由年轻群体贡献。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对分期付款和信用消费的接受度较高,倾向于通过金融工具来满足即时的消费需求。
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电商平台的销售增长,也促使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适应年轻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有专家分析指出,消费金融与电商场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监管框架日趋完善,消费金融将在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但行业健康发展仍需坚持"负责任借贷"理念,平衡创新与风险防控关系。
"使用消费贷购买高端家电的消费者,其客单价平均提升约30%。"有分析师认为,合理使用消费金融工具,能有效缓解消费者大额支出压力,对促进绿色智能家电等升级类消费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消费金融带来支付便利,但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均强调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消费者仍需要注意借贷成本,避免过度负债。多家平台在推广页面显著位置增设"理性消费"提示语,并引入负债健康度自测工具。
"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还款能力适度使用分期服务。"有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设置了消费金额占比上限和分期次数限制,防止用户过度借贷。"
通过这些举措,消费金融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和便利,显著提升了购物体验,也为电商平台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然而,在享受消费金融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消费者和平台都应保持理性,坚持“负责任借贷”的理念,确保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消费金融才能在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持久的作用,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陆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