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及时雨”润泽民生,金融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升级

imtoken钱包正版下载作者:2025-10-21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而在如今扩内需、促消费的关键时期,消费贷正从政策导向与市场创新中焕发新机,成为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服务实体经济的“温暖活水”。在政策“组合拳”引导与金融科技深度赋能下,消费信贷服务正变得更加规范、普惠、便捷,有效降低了合理消费的门槛。

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为消费注入“强心剂”

近期,国家层面持续释放扩内需、稳增长信号。自去年4月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多个部门先后出台文件推进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以及设备更新,各地各行业积极响应,有力促进了国内消费。

除了以旧换新外,消费贷也是促消费的重要手段。今年8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居民在六大国有银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及五家业务规模较大的消费金融机构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可获得财政贴息支持。

对于这一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汪伟认为,在全国层面推出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的财政贴息政策,展现出宏观调控思路从以投资驱动为主,向更加注重消费拉动的重要转变,并在政策工具、目标设定、运行机制和治理方式等多个维度实现系统性创新。

汪伟进一步指出,与普遍性消费刺激不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重点支持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七大领域。这些领域符合消费升级趋势,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收入分配,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等多重目标。这种目标导向的创新,将宏观政策目标与微观主体行为更紧密地结合,也有助于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政策引导下,银行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以烟台为例,自9月政策施行以来,烟台市多家银行迅速优化流程、简化手续。

在农业银行(601288)烟台分行,客户可按照常规流程办理“网捷贷”“房抵e贷”等消费贷款产品,无需单独提交贴息申请。为享受贴息,客户需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对于POS刷卡、扫码支付等系统可识别的消费场景,银行将自动完成贴息核算;对于无法自动识别的消费,客户可提供真实消费发票等材料,由经办行人工审核后予以贴息。

恒丰银行则积极推出“恒银·e贷”和“恒信易贷”等线上化消费信贷产品,其中“恒银e贷”微信小程序支持7×24小时在线申请办理,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完成贷款申请、额度查询、还款计划查看等操作,大幅提升办理效率。

广发银行也依托“E秒贷”“优享贷”等全流程线上信贷产品,客户通过手机App即可提交申请,部分产品支持“秒批秒贷”,显著提升融资便捷性,助力政策高效落地。

邮储银行烟台分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我们已累计办理消费贷贴息申请525笔,涉及贷款金额约6667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消费负担。”

从简化流程到创新产品,从自动贴息核算到全线上服务,金融机构的实践不仅提升了融资便捷性,更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有效降低了消费者负担。一系列的行动与成果,已印证了政策落地的实效。随着更多机构加入精细化服务行列,消费信贷支持政策有望在激发内需潜力与保障金融普惠之间形成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政策优化与风险防控并行

金融科技正深刻重塑消费贷的服务边界。通过大数据画像、人工智能审批和生物识别认证等技术,“秒批”“秒贷”已成为行业常态。用户从申请到资金到账的周期被压缩至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体验实现质的飞跃。

“强大的智能风控系统是消费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有消费金融机构从业人士表示,通过AI驱动的信用评估、反欺诈识别模型,既能有效识别风险、保护用户信用健康,又能为优质用户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服务。

科技的“温度”同样体现在服务覆盖与消费者保护上。7×24小时线上服务、简洁透明的界面、实时的进度反馈,以及强化风险提示与客户服务响应,共同构建了可信赖的服务生态。数字渠道的普及更将服务延伸至县域居民和新市民群体,提升金融普惠性。

在微观层面,合理使用的消费贷正成为民众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北京上班族李女士通过消费贷完成了老旧家电换新与家庭旅行计划;“90后”程序员小王则借助消费贷参加了职业技能认证课程,实现收入提升;个体工商户张老板在旅游旺季前通过消费贷快速获得短期经营性贷款,解决了备货资金周转问题……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消费贷在支持大宗消费、人力资本投资与小微经营中的积极作用。

尽管消费贷对经济发展具有正面且直观的拉动效应,汪伟同时指出,鉴于其他经济体消费信贷支持政策的经验教训,我们需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可能伴随的多方面挑战有清醒认识。

财政层面。政策全面推广可能带来可观的资金需求,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需注意避免对其他民生领域投入的挤占。单纯的普惠性信贷刺激可能导致资金流向不必要的领域,甚至加剧资产泡沫。同时,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贴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如出现“逆向选择”或贷款被挪用、过度消费等道德风险。

金融层面。需警惕居民杠杆率已处于较高水平的背景下,贴息可能诱使部分群体进一步过度负债,或出现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等现象。政策隐含的政府信用可能弱化金融机构风险管控动机,引发后期坏账风险,并可能因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反而拉大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受益差距。

此外,综合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时,二者间须实现有效协同。美国的经验表明,单一的货币政策在居民信心不足时可能失效,而日本和欧洲的实践则显示,将财政补贴与金融机构的低息贷款相结合,能形成更强大的政策合力。《方案》将合作机构限定在风控能力强的正规金融机构,可以确保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不以牺牲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为代价。

展望未来,随着个人征信体系完善、金融科技持续迭代及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消费贷服务有望在规范轨道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其“精准滴灌”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有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力量。

(责任编辑:陆永会 )